股票配资网站查询
推行材料精简等措施,实现申办材料电子化或免予提交;开展环评分类管理试点,探索取消部分行业环评;对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予处罚或强制……
近日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实施了《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围绕广州市全力以赴“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要求,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近年来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实施提质增效行动,提高服务水平
落实全城通办优化便民措施,实现申办材料电子化或免予提交;持续优化行政审批程序,重点对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入海排污口位置备案、辐射类备案事项等事项,进一步压缩承诺办结时限;提供延时、错时服务,规范政务服务咨询电话接听指引……通过推行材料精简、时限压缩、全城通办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广州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
目前,广州市生态环境局22项政务服务事项均实现线上办理,按照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要求也提供现场办理服务,同步实现由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受理和出件。22项政务服务事项中除5项使用国家和省级审批业务系统外,均使用由广州市政务和数据局建设的广州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及时同步到市数据中心。
为提升办事效率,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申请材料电子化或免提交,事项的“一门一窗率”“可网办率”“最多跑一次率”等指标均为100%,行政许可“时限压缩率”81%。
此外,创新性建设3个“云座席”,实现63项业务“可视化”全流程政务服务新模式,通过视频沟通为群众提供便捷的“面对面”政务服务,贴心的“手把手”全程指导。设置2个政务服务咨询电话,及时解答企业群众咨询问题。今年以来,接听电话和现场接待服务群众近两千人次,服务群众满意率100%。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升服务效能
开展全域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工作,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可免予办理环评手续,推动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政策从试点区域、试点行业向全市域全行业延伸;为建设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服务,提前介入、专人对接、清单式管理……在环评领域,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深化审批改革,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实行并联审批、豁免环评管理、容缺受理、打捆审批等惠企便民措施;在产业园区开展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实施重大项目清单式管理模式,开辟绿色通道,动态跟踪进展;持续推动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印发《广州市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工作方案(试行)》。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开展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广州将家具制造、纸制品制造和砖瓦、石材等建筑材料制造等3个行业部分项目纳入试点,免于办理项目环评手续。截至8月,全市接收到35个试点项目申请,其中符合条件纳入试点管理的项目有34个,涉及总投资26615万元,环保投资1451万元。
试点行业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费用几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免于办理之后,可以为建设单位节省环评文件编制费用至少几十万元。
试点项目办理时间平均约6.6个工作日,最快的当天予以办结,平均每个项目可节省环评文件编制及审批时间至少2个月。可以看出,试点工作为建设单位节省了大量的经济投入和时间成本。
实施助企护航行动,助企降本增效
为了更好服务企业,为企业纾难解困,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定期举办环保法规普法系列培训,帮助企业精准理解政策要求。依托广州市“链长制”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暖企”行动,搭建政企常态化联系机制,精准施策、靶向帮扶。同时,开展入企宣贯、座谈、培训等多种形式“送法上门”,促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还积极搭建产业供需对接平台,编印《广州市节能环保产业政策指南》《广州市节能环保和生态产业链营商环境》手册,发布《广州市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本)》,多措并举助力产业链企业拓展推广。
充分用好企业年度环境信用评价,对连续两年获评“绿牌”企业优先列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名录,实行差异化监管,减少现场执法频次,发挥环境信用正向激励。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制度,引导企业立行立改,“即时修复”信用,助力企业良性发展。将企业合规与信用管理相结合,为企业在申报稳岗位补贴、评优评先、“小升规”奖励等方面出具核查意见、提供信用助力。
创新监督执法方式,强化智慧监管
强化柔性执法,依法依规实行执法“观察期”、公开道歉承诺从轻处罚等制度;实施“亮码入企”,合并归类多个检查事项,实现一次进门“一查清”;推动人工智能在生态环境执法过程中的应用,全面实施非现场执法,提升执法精准度……
在生态环境执法领域,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将服务贯穿于监管执法全过程、各环节,科学引导依法合规经营,有效提升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意识,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广州市推行涉企“综合查一次”清单制度实施方案》等工作要求,制定年度“双随机”工作计划、“综合查一次”联合行政检查计划,推动全流程、全要素、全环节检查,实现一次进门“一查清”,并向社会公开。
同时,构建“免处罚免强制+公开道歉承诺+执法观察期+规范裁量权”的全链条包容审慎执法体系,科学引导依法合规经营,有效提升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意识;拓展非现场监管手段及应用,强化科技赋能,推行非现场、无感式、穿透式执法,做到无事不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南方+记者 郎慧
通讯员 穗环宣股票配资网站查询
东南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